English

珞珈山生命之树常青

——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研究及其开发
2000-07-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编者按谈起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浮现在人们脑海的是这样一些定论:百年名校,名师云集,以文科和社会科学著称于世。其实,这里同样是科学的殿堂:1995年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美国《科学》周刊把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1996年《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公布的发明家中,武汉大学毕业生居全国综合性高校第二名;建校以来,从这里先后走出了57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可见,这所百年名校有着同样生动辉煌的另一面。

一根猪毛和遍布全国的300多个氨基酸工厂

武汉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氨基酸产品科研开发的高等院校,一直承担多项国家和有关部门、企业的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重要课题,获奖成果8项,鉴定成果8项,专利成果4项,研究论文100多篇,更可贵的是已形成了常规培育及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氨基酸高产菌株的系统技术。

但是,有谁知道武汉大学的氨基酸的研究和开发是从一根猪毛开始的呢?

武大生命科学院教授、武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福讲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从50年代初,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猪毛。1968年我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组织收购大量的毛发运抵上海待船东运日本的时候,日商却无故压价。至1969年,我国外贸仓库积压的毛发已达数千吨之多。这件事情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他对外贸部的同志说:“日本准备进口这么多猪毛,总不是为了制造刷子吧,要对猪毛进行研究。”于是,商业部和外贸部联合给武大下达“猪鬃综合利用”的研究项目。武大生物系的几个年轻人,架起了大锅,卷起了袖口,飞汗如雨地开始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开始了对猪毛的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最初的研究者甚至付出了终身残疾的代价,武大终于研究成功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新工艺。这条工艺路线继承和发展了经典的等电点晶析法,将实验室色谱创造性地发展成现代工业制备色谱。很快,氨基酸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破土而出,到90年代达到300多家,这些工厂为祖国挣回来大量的外汇。如今,武大的氨基酸研究和开发不仅被称为“中国氨基酸之父”,而且在世界上也处领先地位,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的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出口创汇总值已远远超过10亿美元。

一只魔芋和贫困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武大生科院的郑正炯教授在魔芋这种很平常的植物身上找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农民致富之路,而且还正在解决“白色污染”这道世界级难题。

1997年4月,在鄂西山区,郑正炯发现,一种多年生的草本块茎植物“魔芋”随处可见,而且产量惊人,一般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但遗憾的是,魔芋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发,农民普遍为销路发愁,一些鲜魔芋竟然堆放在地里烂掉。郑正炯想,能不能用魔芋制作生物薄膜,这既可以代替塑料薄膜消灭白色污染,又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这一思路得到了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等省市领导的支持。随即,以郑正炯为组长的湖北省魔芋深度开发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成立,9名成员日以继夜地在实验室工作。经过近两年无数次的试制和改进,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生物全降解薄膜。

郑正炯向记者介绍说:“生物全降解农用地膜,其拉伸强度、柔韧性、透明度等特性都可与同样厚度的塑料薄膜相比,其保湿保温性能还优于塑料地膜。我们又研制出了可食、可速溶的薄膜。因此无论是方便面的调料袋还是冲剂袋,都不必再用手撕、剪刀剪,只要在食用时热水一冲袋子即迅速溶解,可食,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方便食用。”

今年1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听完郑正炯汇报并看了样品和演示后说:“现在有很多研制可降解薄膜的,我看过十多种,但有的太脆,有的不透明,而且都还只是半降解,今天是我看过的可降解膜中最好的膜……”他还用力撕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咀嚼,并肯定地说武汉大学此项科研成果走到了全国的前面,又当即安排郑正炯一行与环保总局科技司司长余德辉作进一步讨论,余德辉表示将尽力给这一项目筹集资金以尽快实行产业化。

一颗葡萄、一棵葡萄树和一个葡萄园

90年代初,红桃K集团总裁谢圣明带领一批高校年轻教师创业时,被一个科学构想紧紧地吸引了:武汉大学张廷璧教授在研究叶绿素提取工艺时产生的用生物工程方法提取世界公认的补血最佳物质——卟啉铁的构想。谢圣明立即将创业几年的积累50万元全部投入这一构想的实施,他组织张廷璧及课题小组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突破、小试、中试和项目报批,当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从1994年红桃K生血剂上市至今,短短6年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而张廷璧按其所占股份,已拥有1.3118亿元个人资产,从一位清贫的大学教师成为湖北地区科技首富。红桃K集团也成为武汉市的利税大户、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

然而,武大主管科技开发的副校长李文鑫教授对记者说,聪明的儒商谢圣明只不过是从武大生命科学院这棵葡萄树上采撷了一颗不太成熟的葡萄,仅仅一年,他与张廷璧就把这颗葡萄变成了一个“金葡萄”。其实武大生命科学院还有很多这样的“葡萄”。

如果说红桃K集团总裁谢圣明从武大生命科学院这棵葡萄树上只是采摘走了一颗葡萄的话,那么,在武大像生命科学院这样的葡萄树已经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了。武大党委书记任心廉对记者如数家珍:以查全性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我国电化学领域曾为我国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以卓仁禧院士为首的一批化学家曾解决了毛泽东同志水晶棺中的防腐问题,以及为全国有机硅领域形成系列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以孙祥钟教授为首的科学家曾在我国植物分类、生态领域寻找有价值的经济植物品种,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过贡献;以侯杰昌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海态雷达研制中为解决200海里内的目标物探测以及对今后捕鱼、海上稽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如今,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的殿堂,一个脚踏实地的科技开发的葡萄园。珞珈山上,生命之树常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